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美國商會白皮書警告「台灣缺電」:能源供應不穩、威脅半導體AI發展
美國商會2025年白皮書聚焦台灣能源穩定性,警告核能除役與再生能源進度落後,恐衝擊半導體及AI等關鍵產業,已成外資首要關切。 (前情提要:台灣銀行新制上路:帳戶半年未交易就凍結「無法提款、轉帳」,用戶抱怨擾民) (背景補充:AI淘汰竹科工程師?黃仁勳喊「機器人取代上千員工」:八間台廠正導入優化) 台灣美國商會於2025年6月10日發布年度白皮書,直指台灣當前最迫切的經濟挑戰之一: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隨著台灣逐步淘汰核能並減少燃煤發電,對外國投資者而言,這已成為首要關注議題,尤其對半導體及 AI 等高耗能關鍵產業構成供電不足的風險。 能源結構轉型挑戰與產業風險 美國商會的2025年白皮書將能源問題列為核心關切。台灣能源供應正面臨結構性挑戰,主因包含核三廠除役(已於2025年5月完全停止運轉),以及為達成減碳目標而降低燃煤發電,目前尚缺乏新增大型基載電力的具體規劃,加上全球燃料供應波動影響燃氣發電,以及部分電力專案時程延宕,都讓整體供電穩定性蒙上陰影。 台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超過97%能源來自海外,尤其倚重液化天然氣(LNG)及煤炭,這使得台灣在面對如地緣政治封鎖等風險時更顯脆弱。再生能源推動進度同樣面臨挑戰,原定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達到20%的目標,已延後至2026年底,而根據經濟部數據,截至2024年底,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約11.6%。核能除役後,預估至2030年,台灣每年需額外花費20億美元購買液化天然氣,能源成本壓力隨之升高。 美國商會示警與投資考量 美國商會理事長 Dan Silver 在白皮書發布會上表示: 「能源已被美國商會成員位列為投資環境的首要議題。」 Dan Silver 進一步指出,這種情況前所未見。他強調,企業關注的焦點在於「電力能否充足供應、定價是否透明,以及價格變動能否即時通知」,而非能源的具體類型。儘管根據商會最新的商業景氣調查,有90%的受訪會員計劃在2025年維持或擴大在台投資,但能源問題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隨著 AI 發展帶來數據中心等高耗能項目的增加,已成為企業在台營運的潛在隱憂。 強化能源韌性的政策建言 對此,美國商會白皮書也提出多項具體建議,呼籲台灣政府應透過強化政策明確性、提升行政效率及完善電價機制,來支持再生能源的轉型。同時,建議改善能源開發商的營運環境,以維持工業電價的市場競爭力。長遠來看,致力於穩定的電力供應、推動市場化改革與制定透明的長程規劃,將是強化台灣能源安全與韌性的關鍵舉措。 總而言之,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對於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特別是其全球領先的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美國商會的年度白皮書,再次突顯了國際商界對台灣能源未來的關切,以及對一個穩定且可預期投資環境的深切期望。台灣如何有效應對能源挑戰,不僅攸關其產業競爭力,也將直接影響其經濟安全與長遠佈局。 相關報導 中本聰成全球第11大富豪超越巴菲特、黃仁勳…錢包沉睡16年比特幣價值1200億美元 Meta簽20年核電協議》包下一整座核反應爐支持AI算力,合作美國星座能源 嫌比特幣耗電?研究:AI電力消耗最快2025年底超越BTC挖礦〈美國商會白皮書警告「台灣缺電」:能源供應不穩、威脅半導體AI發展〉這篇文章最早發佈於動區BlockTempo《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