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馬來西亞:隱藏的全球Web3領軍者崛起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市場分析:隱形力量崛起的全球Web3領導者
1. 引言
馬來西亞區塊鏈周(Malaysia Blockchain Week)是該國領先的區塊鏈盛會。最引人注目的是監管機構的積極參與,他們此前對加密貨幣行業持保守態度,如今參與了行業發展的建設性討論。
政府的參與標志着馬來西亞的加密生態系統正朝着機構接受的方向邁進。該活動連接了多元化的行業參與者,並擴大了政府與私營部門的溝通渠道。
2.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市場:你需要知道的三個關鍵詞
馬來西亞的加密貨幣市場具有三個關鍵特徵:東南亞的熔爐、全球冠軍的孵化地以及世界伊斯蘭金融中心。
馬來西亞是多語言國家,人口精通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這種多樣性創造了天然的東方與西方文化融合。馬來西亞還具有戰略地理位置。從吉隆坡出發,飛往胡志明市、曼谷和雅加達等東南亞主要城市均在兩小時內。這種便利性使得跨越不同文化的合作成爲可能,並加速了業務擴張。
這些條件培養了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除了語言技能外,人們還自然而然地培養了跨文化理解能力。盡管馬來西亞市場體量小,但主要的加密貨幣項目卻起源於此。Etherscan、Jupiter、Virtuals Protocol 和 CoinGecko 都始於馬來西亞,如今已具有全球影響力。
馬來西亞的伊斯蘭金融融合創造了獨特的機遇。馬來西亞運營着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金融中心,這使得符合伊斯蘭教法(Shariah)成爲加密貨幣業務的強制性要求。這一要求催生了創新而非限制。馬來西亞最早承認加密貨幣符合伊斯蘭教法,推出了符合伊斯蘭教法的比特幣基金,並實現了加密貨幣天課(zakat)支付。這些發展將加密貨幣與全球伊斯蘭金融市場聯繫起來,該市場預計到 2030 年將達到 10 萬億美元。
3.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監管演變
第一階段:建立數字資產監管框架 (2019-2020年)
馬來西亞是亞洲迅速建立數字資產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2019年,《2019年資本市場與服務(指定證券)(數字貨幣與數字代幣)法令》將數字資產分爲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和數字代幣(Digital Token)兩類。滿足特定標準的資產成爲受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Securities Commission Malaysia,SC)監管的證券。
SC 修訂了其《認可市場指引》,要求數字資產交易所(Digital Asset Exchange,DAX)註冊爲認可市場運營商(Recognised Market Operator,RMO)。交易所必須滿足嚴格要求:最低 500 萬令吉(約 125 萬美元)的實繳資本、嚴格的治理標準以及在當地註冊成立。這些措施加強了交易所的穩定性和投資者保護。
受監管實體類型:
DAX(數字資產交易所)運營商:通過訂單簿或經紀商模式提供加密貨幣現貨交易服務
IEO(首次交易所發行)運營商:在受監管環境中管理代幣發行和投資者招募平台
數字資產托管商(Digital Asset Custodians,DAC):爲機構和零售投資者提供加密貨幣托管和管理服務
2020年,馬來西亞發布了詳細的操作指南,加強了監管基礎。這些指南將 IEO 和 DAC 歸類爲獨立的業務類別,各自需要註冊爲 RMO。這爲每種業務類型根據其具體特點創建了量身定制的監管標準。
截至 2025 年,有 12 家公司作爲數字資產 RMO 運營:6 家加密貨幣交易所、4 家托管服務提供商和 2 家 IEO 平台。
第二階段:加強執法與屏蔽境外交易所以保護投資者 (2021-2024年)
在建立監管框架後,SC 通過積極的市場管控加強了執法。SC 並未止步於制定規則,而是積極打擊非法元素,以增強監管生態系統的可信度和安全性。
SC 追求兩個核心目標:通過屏蔽在馬來西亞非法運營的未註冊境外交易所來保持監管一致性;以及防止投資者因使用未經授權的平台而受到損害。SC 創建了一個"投資者警示名單"(Investor Alert List)以預先警告用戶。該名單包括某交易平台和某DEX等全球性交易所。SC 一再強調,在這些平台上的交易不受馬來西亞法律保護。
從 2021 年起,SC 從被動措施轉向直接、有力的執法。2021 年 7 月,SC 命令某交易平台在 14 天內停止向馬來西亞用戶提供服務,並關閉包括其網站在內的所有渠道。2022 年後,隨着加密貨幣市場面臨包括 FTX 破產和 Terra Luna 崩潰在內的全球危機,馬來西亞加強了其監管方式。SC 指出這些事件發生在不受監管的環境中,並對其他未經授權的交易所採取了類似措施。
這些措施超出了正式制裁的範圍。監管機構實施了全面的屏蔽和市場退出策略。SC 與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s)合作屏蔽目標交易所的網站,並請求 Google Play Store 和 Apple App Store 下架交易所應用程序。同時,中央銀行和稅務機關指示當地銀行禁止與未經授權平台進行存款和取款服務。當局還加強了對個人投資者的制裁。經確認使用 P2P 交易或未經授權交易所的投資者,其銀行帳戶會被凍結,金融產品受到限制,汽車和抵押貸款會被提前召回。
第三階段:川普當選後馬來西亞的快速轉型 (2025年至今)
川普當選後,馬來西亞的加密貨幣市場迅速發展。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在一月與前泰國總理他信(Thaksin)就加密貨幣展開討論,隨後在四月與某交易平台創始人舉行了會談,討論將馬來西亞發展爲數字資產中心。這些舉動表明馬來西亞作爲東盟輪值主席國,意欲引領區域數字金融政策。與去年相比,馬來西亞的 Web3 市場增長迅速,標志着自川普當選以來的一個轉折點。
政府的政治承諾迅速轉化爲具體的政策變化。總理安瓦爾於 2025 年 6 月直接啓動了"數字資產創新中心"(Digital Asset Innovation Hub)作爲首個重大成果。馬來西亞國家銀行(Bank Negara Malaysia,BNM)領導這一監管沙盒。該沙盒將作爲一個安全的測試環境。它將積極鼓勵數字資產的實驗和創新。在馬來西亞數字經濟公司(Malaysian Digital Economy Corporation,MDEC)主辦的區塊鏈行業圓桌會議上,數字部長哥賓星(Gobind Singh Deo)也宣布成立"數字資產與區塊鏈工作委員會"(Digital Asset and Blockchain Working Committee),這彰顯了政府的系統性做法。
在政策基礎建設的同時,技術基礎設施的發展也在加速。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長鄭立慷(Chang Lih Kang)在 2025 年馬來西亞區塊鏈周開幕式上宣布正式啓動馬來西亞區塊鏈基礎設施(Malaysia Blockchain Infrastructure,MBI)。該基礎設施由政府機構馬來西亞微電子系統研究院(Malaysian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Systems,MIMOS)和當地主網項目 Zetrix 合作開發。該項目探索從提升政府透明度到清真認證(halal certification)以及提高貿易和供應鏈效率的實用區塊鏈應用。
最顯著的變化是 SC 的監管放寬。SC 正在通過 2025 年 6 月發布的《諮詢文件》(Consultation paper),從嚴格的審批制審查模式轉向重大的放松管制。截至 2025 年 7 月,只有通過 SC 嚴格審查的 23 種加密貨幣可以在本地交易所上市。在新的監管框架下,只要滿足指定標準,交易所可以在無需 SC 預先批準的情況下獨立做出上市決定。
然而,馬來西亞監管機構追求的並非簡單的放松管制。當局正在加強運營要求,如提高交易所實繳資本和引入自律模式,同時對包括隱私幣(privacy coins)、模因幣(meme coins)和穩定幣(stablecoins)在內的高風險加密貨幣保持保守立場。這種方法尋求在市場自主性和穩定性之間取得平衡。
這些政策變化表明了馬來西亞的戰略意圖,即與新加坡和香港競爭,成爲亞太地區主要的 Web3 中心。結合川普政府的親加密政策,馬來西亞正將自身定位爲連接西方資本與亞洲市場的關鍵橋梁。
4.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市場關鍵領域分析
4.1. 中心化交易所 (Centralized Exchange)
馬來西亞運營着六家受認可的本土加密貨幣交易所。某交易所佔據主導地位,擁有超過 90% 的本地交易量,形成了類似於韓國和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的贏家通喫結構。然而,去年推出的新交易所 Hata 顯示出快速增長,似乎爲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Sinegy 也是一家主要參與者,爲企業和機構投資者提供加密貨幣交易服務。
本土交易所的實際影響力仍然有限。盡管監管機構努力屏蔽未經授權的交易所,許多投資者仍通過變通方法繼續積極使用全球平台。據估計,馬來西亞加密貨幣現貨總交易量的 40-60% 發生在某交易平台和某DEX等全球交易所上。
此外,馬來西亞加密貨幣市場規模小給本地運營商帶來了挑戰。雖然某交易所佔據了超過 90% 的本地市場份額,但交易量仍然有限。某交易所的日交易量與韓國的某交易平台相比存在約 200 倍的差距。根據 BNM 的 2024 年年度報告,截至 2024 年底,從銀行淨流入本地註冊 DAX 的累計存款佔銀行系統總存款的比例不到 1%,約佔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上市證券市值的 0.4%。
投資者偏好全球交易所的原因在於本地平台的結構性限制。SC 直接參與加密貨幣上市審批需要嚴格的流程。這使得可交易的加密貨幣僅限於 23 種。流動性低使得大規模交易變得困難。缺乏保證金交易或衍生品降低了投資者的吸引力。
在這些限制下,本地交易所通過並行運營經紀業務來尋求生存策略。他們在交易所之外提供場外交易(OTC)和穩定幣出入金(on/off-ramp)服務。這尤其針對富裕的家庭辦公室(family offices)和數字遊民(digital nomads)以獲取額外收入。這種商業模式的出現源於本地交易所對 USDT 和 USDC 等主要穩定幣的限制。大額交易流動性不足也促成了這一發展。
馬來西亞的加密貨幣稅收政策顯著影響交易所的選擇。加密貨幣利潤被歸類爲所得稅而非資本利得稅。政府僅對提取的金額徵稅。例如,某人持有 10 個 BTC,但僅在本地提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