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率思維與機構資金流向:解析加密貨幣市場投資新邏輯

robot
摘要生成中

滲透率思維與機構資金流入:解析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邏輯

本文整理自一場關於加密貨幣市場的對話,主要探討了投資策略、市場趨勢及個人成長等話題。

從互聯網到加密貨幣:滲透率邏輯的應用

某位投資者分享了他從傳統互聯網領域轉向加密貨幣投資的經歷。他最初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但在2020年重新審視這個領域時,被"滲透率"的邏輯所吸引。他注意到,阿裏巴巴上市時中國電商滲透率僅爲3%,十年後增長至30%。相比之下,當時加密貨幣的全球用戶滲透率僅爲1-2億,潛在增長空間巨大。

這位投資者於2023年創立了自己的基金,在比特幣價格約2.9萬美元時入場,至今獲得了4.3倍以上的回報,表現優於比特幣本身。

投資策略:聚焦機構資金流向

該投資者的核心策略是關注"機構滲透率"。他們最初主要投資GBTC(比特幣信托基金),利用其對比特幣的折價獲得超額收益。隨着ETF獲批和折價消失,他們開始思考機構投資者的下一步動向。

經過分析,他們選擇了MSTR(MicroStrategy)作爲重點投資對象。選擇MSTR的原因是其邏輯簡單,易於形成共識,特別適合剛開始接觸加密貨幣的機構投資者。相比之下,像Coinbase這樣需要深入分析基本面的公司,或者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礦業股票,不太符合他們的策略。

大資金的關注點

在該投資者看來,"大資金"指的是主權基金、保險公司、大學基金、捐贈基金和各類對沖基金。這些機構目前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滲透率還不到千分之一。

大資金最關心的是易理解性和流動性。因此,他們目前主要關注比特幣或少數幾只相關股票。流動性越好的資產越容易形成共識,因爲大資金需要考慮進出的便利性。

牛市頂部預測

關於牛市頂部,該投資者基於"大資金思維"進行了分析。他認爲,從ETF發行到目前,比特幣從4萬美元漲到約10萬美元,市場流入了300-500億美元。要達到15萬美元,還需要同等規模的資金流入。

考慮到主權基金短期內難以大規模入場,他認爲潛在的大買家可能是美國各州政府。如果每個大州投入20億美元,50個州合計可能貢獻500-1000億美元。基於這個簡單計算,他將牛市頂部預估在15萬美元左右。

市場週期和未來趨勢

對於傳統的四年一輪的加密貨幣市場週期,該投資者認爲這種模式將發生變化。他指出,供給端的四年一次減半帶來的拋壓已經減弱,"四年一次"更多成爲一種心理印記。

未來,長期資金的進入將使市場更像美股,各種加密貨幣可能會逐漸形成獨立的敘事和趨勢,不再與比特幣同步漲跌。他預計,未來可能會重新定義代幣的性質,允許代幣分紅、回購等,這將進一步促進獨立敘事的形成。

小幣種選擇策略

對於小幣種投資,該投資者的策略是在大趨勢下,只選擇自己認識的項目創始人的代幣。他認爲,只要創始人持續努力而不是短期套現,投資者的風險主要是機會成本。

在評估創始人時,他特別關注"高成長性"這一特質。無論是銷售型還是實幹型的創始人,只要能不斷提供新的認知並付諸實踐,都被視爲好的創始人。

個人成長與市場洞察

該投資者強調了認錯和誠實面對自己的重要性,推薦了《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他認爲,保持進步的關鍵在於實踐、迭代和復盤,建議每次交易都記錄原因並持續積累經驗。

另一位參與討論的投資者分享了自己保持市場敏感度的方法。他建立了"歸零基金"和"十倍基金",通過實際投資來跟蹤市場動向和發掘潛力標的。他強調,尤其在快節奏的鏈上交易中,這種方法能幫助快速決策和調整倉位。

總的來說,這場對話揭示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復雜性和動態性,同時也強調了個人持續學習和適應市場變化的重要性。

BTC-1.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RuntimeErrorvip
· 07-15 13:36
韭菜就是韭菜 看趋势有啥用
回復0
SelfCustodyBrovip
· 07-14 02:26
又讲大饼定律呗
回復0
NFTArtisanHQvip
· 07-14 02:24
机构流动的美学计算……老实说,这是一种相当宏大的叙述
查看原文回復0
screenshot_gainsvip
· 07-14 02:15
跟着机构 吃大肉就完事啦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