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C將重啓DeFi夏季?美國加密監管框架顯現雛形2025年6月9日,在一場主題爲"去中心化金融與美國精神"的圓桌會議上,新任美國證券監管委員會主席Paul S. Atkins就去中心化金融(DeFi)發表了積極正面的演講,爲SEC後續對DeFi的友好監管埋下伏筆。經歷了前任SEC主席Gary Genseler嚴厲監管的Uniswap創始人Adams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喜出望外:"DeFi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回想2018年,MakerDAO、Compound和Uniswap的上線才真正開啓了DeFi運動。那時'DeFi'這個詞甚至都不存在。而現在,僅僅7年後,政府機構公開承認DeFi是國家優先事項!"加密市場也給出了積極回應,Aave、Uni、Mkr、Comp等老牌DeFi項目的價值紛紛漲,由於這些項目大多構建在以太坊上,ETH也隨之水漲船高。對這些相對去中心化的老牌DeFi協議而言,這既是價值回歸,更重要的是它們終於獲得了合規地位。本文首先梳理了這次DeFi演講的內容,然後從中探討美國加密監管框架的雛形(不僅限於DeFi),最後展望未來加密趨勢——鏈上金融市場。## 一、DeFi與美國精神Paul S. Atkins表示,去中心化金融(DeFi)運動本身就體現了美國的經濟自由、私有財產權和創新等價值觀。### 1.1 區塊鏈網路的本質區塊鏈技術是一項極具創造力且可能具有革命性的創新,它讓我們重新思考所有權歸屬以及知識產權和經濟財產權的轉移。區塊鏈是一種共享數據庫,用戶可以在無需中介或中心機構的情況下擁有數字資產(即加密資產)的所有權。相反,這些點對點網路通過經濟機制激勵參與者按照網路規則驗證和維護數據庫。這些是自由市場系統,用戶需要按需向網路參與者支付費用,以使自己的交易被納入存儲容量有限的"數據區塊"中。### 1.2 區塊鏈網路節點參與者上一屆美國政府通過訴訟、演講、監管以及威脅採取監管行動等方式,聲稱參與者和質押即服務提供商可能從事證券交易,從而阻止美國人參與這些基於市場的系統。我非常感謝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闡明了他們的觀點,即自願參與工作量證明(PoW)或權益證明(PoS)網路作爲"礦工"、"驗證者"或"質押即服務"提供商不在聯邦證券法的範圍內。盡管我對這一舉措感到高興,但這並非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頒布規則,因此我們不能就此止步。SEC必須根據國會授予我們的權力制定一項法規來明確這一點。### 1.3 資產自托管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核心特點是:個人能夠在個人數字錢包中對加密資產進行自我托管。擁有對自己私有財產的自我托管權是一項基礎的美國價值觀,不應在人們登入互聯網時消失。我支持給予市場參與者更大的靈活性,以自我托管加密資產,特別是在中介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或限制了參與質押和其他鏈上活動的能力時。上一屆政府通過監管行動聲稱此類軟件的開發者可能從事經紀活動,從而破壞了自我托管數字錢包和其他鏈上技術的創新。工程師不應僅僅因爲發布此類軟件代碼就受到聯邦證券法的約束。正如一家法院所說:"因爲第三方使用汽車違反交通規則或搶劫銀行,而向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者追究責任,這是不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會因促成不法行爲而起訴汽車公司;他們會起訴實施不法行爲的個人。"### 1.4 自我執行軟件代碼許多企業家正在開發旨在無需任何運營商管理即可運行的軟件應用程序。這種由每個人都可以訪問但無人控制的自我執行軟件代碼,能夠實現私人點對點交易的想法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然而,區塊鏈技術使得一種全新的軟件類別成爲可能,這種軟件無需中介即可執行這些功能。我不認爲我們應該允許百年前的監管框架扼殺那些可能顛覆、改進和推進我們當前傳統中介模式的技術創新。我們不應自動對未來感到恐懼。這些鏈上自我執行軟件系統在面對危機時已被證明具有韌性。盡管在近年來的壓力下,中心化平台動搖並失敗了,但許多鏈上系統仍按照開源代碼設計繼續運行。### 1.5 創新監管規則目前大多數證券規則和法規都是基於對發行人和中介的監管,如經紀人、顧問、交易所和清算機構。這些規則和法規的起草者可能沒有考慮到自我執行軟件代碼可能會取代這些發行人和中介。我已要求委員會工作人員探索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指導或制定法規,以幫助註冊人與這些軟件系統進行交易,同時符合適用法律。我也對發行人和中介使用鏈上軟件系統來消除經濟摩擦、提高資本效率、推出新型金融產品以及增強流動性感到興奮。現行的證券法規已經考慮了發行人和中介使用新技術的可能性,但我已要求工作人員考慮是否需要對委員會的規則和法規進行修訂,以便更好地爲尋求管理鏈上金融系統的發行人和中介提供必要的便利。當委員會及其工作人員着手爲鏈上金融市場制定適合的規則時,我已指示工作人員考慮一個有條件的豁免框架或"創新豁免",以便讓註冊人和非註冊人能夠迅速將鏈上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創新豁免有助於實現讓美國成爲"全球加密貨幣之都"的願景,通過鼓勵願意遵守某些條件的開發者、企業家和其他公司在美國創新鏈上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 二、新時代的SEC監管思路### 2.1 Gary Genseler時期的SEC監管思路簡單來講,此前SEC對於DeFi的監管權限,或者說監管爭議在於:- 項目方的Token資產構成"證券"。典型案例是XRP案件。- 質押即服務提供商,構建了一個生息類的資產,落入"證券"的範疇。典型案例是對某交易平台質押產品的訴訟。- 平台上交易的資產涉及"證券",那麼平台就會被認定爲涉及未經註冊的證券銷售和經紀業務。典型案例是對某自托管錢包的訴訟,認爲其部分服務如質押、經紀交易歸於"證券"的交易。在這樣的監管邏輯下,就需要一個非常嚴格的"證券"認定,不僅是對美國1933年《證券法》的挑戰,也是對現有司法立法程序的挑戰。所以,由於沒有對於加密資產的明晰定性以及監管框架,SEC當時更多的是採用執法式監管的方式進行,挑起了對於多家加密項目方的戰爭。### 2.2 Paul S. Atkins時期的SEC監管思路這一屆政府,由Paul S. Atkins領導,本質目標轉變了,"SEC迎來了新時代"。無論是在這次的演講,還是在上次5月12號關於"資產上鏈——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的交匯點"的演講,都釋放出一個信號:實現讓美國成爲"全球加密貨幣之都"的願景,通過鼓勵願意遵守某些條件的開發者、企業家和其他公司在美國創新鏈上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使美國成爲全球參與加密資產市場的最佳場所。由此,通過Paul S. Atkins的兩次演講,給出了SEC一個監管的思路:對於現實世界資產上鏈而言:- 爲加密資產市場制定合理的監管框架;- 發行:採取更加靈活的加密資產發行方式,而不是嚴格套用傳統證券發行方式;- 托管:支持爲註冊機構在托管加密資產方面提供更多自主選擇權;- 交易:支持根據市場需求推出更多種類的交易產品,打破此前對此類交易行爲的限制。創建更加靈活的有條件豁免措施,促進區塊鏈創新回流美國。對於去中心化金融(DeFi)而言:- 重新定義區塊鏈網路節點運營Staking業務,促進區塊鏈網路的良性發展,爭取節點;- 爲資產自托管提供靈活性,符合美國精神;- 自我執行軟件代碼的責任明晰;- 爲DeFi構建鏈上金融市場提供監管明晰指導;- 構建有條件的豁免框架&創新豁免框架,鼓勵創新。### 2.3 美國加密監管框架初現由此,已經基本形成了如下的加密監管雛形:- 以銀行監管機構爲首,對於"支付穩定幣"的監管;-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監管加密資產;- SEC監管DeFi活動;- SEC監管代幣化資產;- 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等對於KYC/AML/CTF以及經濟制裁。## 三、未來展望基本理清楚美國的監管框架之後,就可能初步窺見一點未來的趨勢:老牌DeFi歷經大起大落依然穩健,如今能夠正式上岸。創新DeFi也能夠在"創新豁免"的背景下,在美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那些收益型穩定幣的金融產品。主要這些區別於之前定義的"支付穩定幣",它們雖然叫穩定幣,但是其實是通過穩定幣構建出來的理財產品。這種相對去中心化的DeFi帶來的可組合性,能夠伴隨穩定幣、代幣化資產越來越多的上鏈,組合成更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的Web2傳統金融科技公司會與Web3 DeFi做組合創新。隨之而來的是:鏈上金融市場。這個市場,是全球化,投資民主化,低門檻,低成本,全球觸達,以及有全球流動性做支撐的,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市場。重要的是:互聯網是有網路效應的。但是基於監管框架,所有的底層是美元穩定幣,美元,美債。
SEC擁抱DeFi:美國加密監管框架雛形初顯 鏈上金融市場前景可期
SEC將重啓DeFi夏季?美國加密監管框架顯現雛形
2025年6月9日,在一場主題爲"去中心化金融與美國精神"的圓桌會議上,新任美國證券監管委員會主席Paul S. Atkins就去中心化金融(DeFi)發表了積極正面的演講,爲SEC後續對DeFi的友好監管埋下伏筆。
經歷了前任SEC主席Gary Genseler嚴厲監管的Uniswap創始人Adams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喜出望外:"DeFi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回想2018年,MakerDAO、Compound和Uniswap的上線才真正開啓了DeFi運動。那時'DeFi'這個詞甚至都不存在。而現在,僅僅7年後,政府機構公開承認DeFi是國家優先事項!"
加密市場也給出了積極回應,Aave、Uni、Mkr、Comp等老牌DeFi項目的價值紛紛漲,由於這些項目大多構建在以太坊上,ETH也隨之水漲船高。對這些相對去中心化的老牌DeFi協議而言,這既是價值回歸,更重要的是它們終於獲得了合規地位。
本文首先梳理了這次DeFi演講的內容,然後從中探討美國加密監管框架的雛形(不僅限於DeFi),最後展望未來加密趨勢——鏈上金融市場。
一、DeFi與美國精神
Paul S. Atkins表示,去中心化金融(DeFi)運動本身就體現了美國的經濟自由、私有財產權和創新等價值觀。
1.1 區塊鏈網路的本質
區塊鏈技術是一項極具創造力且可能具有革命性的創新,它讓我們重新思考所有權歸屬以及知識產權和經濟財產權的轉移。區塊鏈是一種共享數據庫,用戶可以在無需中介或中心機構的情況下擁有數字資產(即加密資產)的所有權。相反,這些點對點網路通過經濟機制激勵參與者按照網路規則驗證和維護數據庫。這些是自由市場系統,用戶需要按需向網路參與者支付費用,以使自己的交易被納入存儲容量有限的"數據區塊"中。
1.2 區塊鏈網路節點參與者
上一屆美國政府通過訴訟、演講、監管以及威脅採取監管行動等方式,聲稱參與者和質押即服務提供商可能從事證券交易,從而阻止美國人參與這些基於市場的系統。
我非常感謝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闡明了他們的觀點,即自願參與工作量證明(PoW)或權益證明(PoS)網路作爲"礦工"、"驗證者"或"質押即服務"提供商不在聯邦證券法的範圍內。盡管我對這一舉措感到高興,但這並非一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頒布規則,因此我們不能就此止步。
SEC必須根據國會授予我們的權力制定一項法規來明確這一點。
1.3 資產自托管
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核心特點是:個人能夠在個人數字錢包中對加密資產進行自我托管。擁有對自己私有財產的自我托管權是一項基礎的美國價值觀,不應在人們登入互聯網時消失。
我支持給予市場參與者更大的靈活性,以自我托管加密資產,特別是在中介增加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或限制了參與質押和其他鏈上活動的能力時。
上一屆政府通過監管行動聲稱此類軟件的開發者可能從事經紀活動,從而破壞了自我托管數字錢包和其他鏈上技術的創新。工程師不應僅僅因爲發布此類軟件代碼就受到聯邦證券法的約束。正如一家法院所說:"因爲第三方使用汽車違反交通規則或搶劫銀行,而向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者追究責任,這是不合理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會因促成不法行爲而起訴汽車公司;他們會起訴實施不法行爲的個人。"
1.4 自我執行軟件代碼
許多企業家正在開發旨在無需任何運營商管理即可運行的軟件應用程序。這種由每個人都可以訪問但無人控制的自我執行軟件代碼,能夠實現私人點對點交易的想法可能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然而,區塊鏈技術使得一種全新的軟件類別成爲可能,這種軟件無需中介即可執行這些功能。
我不認爲我們應該允許百年前的監管框架扼殺那些可能顛覆、改進和推進我們當前傳統中介模式的技術創新。我們不應自動對未來感到恐懼。
這些鏈上自我執行軟件系統在面對危機時已被證明具有韌性。盡管在近年來的壓力下,中心化平台動搖並失敗了,但許多鏈上系統仍按照開源代碼設計繼續運行。
1.5 創新監管規則
目前大多數證券規則和法規都是基於對發行人和中介的監管,如經紀人、顧問、交易所和清算機構。這些規則和法規的起草者可能沒有考慮到自我執行軟件代碼可能會取代這些發行人和中介。我已要求委員會工作人員探索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指導或制定法規,以幫助註冊人與這些軟件系統進行交易,同時符合適用法律。
我也對發行人和中介使用鏈上軟件系統來消除經濟摩擦、提高資本效率、推出新型金融產品以及增強流動性感到興奮。現行的證券法規已經考慮了發行人和中介使用新技術的可能性,但我已要求工作人員考慮是否需要對委員會的規則和法規進行修訂,以便更好地爲尋求管理鏈上金融系統的發行人和中介提供必要的便利。
當委員會及其工作人員着手爲鏈上金融市場制定適合的規則時,我已指示工作人員考慮一個有條件的豁免框架或"創新豁免",以便讓註冊人和非註冊人能夠迅速將鏈上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
創新豁免有助於實現讓美國成爲"全球加密貨幣之都"的願景,通過鼓勵願意遵守某些條件的開發者、企業家和其他公司在美國創新鏈上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
二、新時代的SEC監管思路
2.1 Gary Genseler時期的SEC監管思路
簡單來講,此前SEC對於DeFi的監管權限,或者說監管爭議在於:
在這樣的監管邏輯下,就需要一個非常嚴格的"證券"認定,不僅是對美國1933年《證券法》的挑戰,也是對現有司法立法程序的挑戰。所以,由於沒有對於加密資產的明晰定性以及監管框架,SEC當時更多的是採用執法式監管的方式進行,挑起了對於多家加密項目方的戰爭。
2.2 Paul S. Atkins時期的SEC監管思路
這一屆政府,由Paul S. Atkins領導,本質目標轉變了,"SEC迎來了新時代"。
無論是在這次的演講,還是在上次5月12號關於"資產上鏈——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金融的交匯點"的演講,都釋放出一個信號:
實現讓美國成爲"全球加密貨幣之都"的願景,通過鼓勵願意遵守某些條件的開發者、企業家和其他公司在美國創新鏈上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使美國成爲全球參與加密資產市場的最佳場所。
由此,通過Paul S. Atkins的兩次演講,給出了SEC一個監管的思路:
對於現實世界資產上鏈而言:
創建更加靈活的有條件豁免措施,促進區塊鏈創新回流美國。
對於去中心化金融(DeFi)而言:
2.3 美國加密監管框架初現
由此,已經基本形成了如下的加密監管雛形:
三、未來展望
基本理清楚美國的監管框架之後,就可能初步窺見一點未來的趨勢:
老牌DeFi歷經大起大落依然穩健,如今能夠正式上岸。
創新DeFi也能夠在"創新豁免"的背景下,在美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那些收益型穩定幣的金融產品。主要這些區別於之前定義的"支付穩定幣",它們雖然叫穩定幣,但是其實是通過穩定幣構建出來的理財產品。
這種相對去中心化的DeFi帶來的可組合性,能夠伴隨穩定幣、代幣化資產越來越多的上鏈,組合成更加多樣化的金融產品。
越來越多的Web2傳統金融科技公司會與Web3 DeFi做組合創新。
隨之而來的是:鏈上金融市場。
這個市場,是全球化,投資民主化,低門檻,低成本,全球觸達,以及有全球流動性做支撐的,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市場。重要的是:互聯網是有網路效應的。
但是基於監管框架,所有的底層是美元穩定幣,美元,美債。